4月24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化身“未来城市实验室”,第六届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简称“双智博览会”)如约而至。从会“思考”的桥梁机器人到能“预判风险”的智能盾构机,从“秒级响应”的应急救援车到“喝氢气跑长途”的氢能重卡,500余家企业携“黑科技”齐聚江城,为市民勾勒出一幅“科幻照进现实”的智慧城市新图景。

硬核科技“炫技” 未来生活触手可及
“前方行人!刹车!”在智慧交通展区,一辆卡车以时速50公里直冲假人,却在距离仅1米时“唰”地刹停——这是珠海魔方芯公司演示的“犀牛系统”紧急制动场景。围观市民直呼:“这技术要普及,新手司机都能秒变老司机!”

展馆内,武汉城投的“机器人天团”成了“顶流网红”:会钻进供水管道“查漏补缺”的内窥机器人,像“听诊器”一样精准定位漏点的AI电子听漏机,还有24小时不眠不休的桥梁巡检无人机……“以前人工巡桥要3小时,现在机器人20分钟搞定!”工作人员话音未落,就有市政公司负责人现场递上名片:“这设备我们城建项目要首批试用!”

在智慧城市展区,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展出的数字智慧建筑(DIA)运营平台用于对楼宇的智能化管理,可实现建筑整体节能15%。据现场解说人介绍,目前该平台已在商业办公、医疗、会展、综合园区等多类项目中广泛实施,并扩展至能源行业,布局光伏等新能源业态。

更令人惊叹的是隧道股份上海城建的“数智盾构机”——这台能“边挖边学”的“地下巨兽”,不仅能自动调整掘进参数,还能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克隆”出整个隧道工程,让施工误差控制在毫米级。网友戏称:“这哪是盾构机?分明是给城市装上了‘透视眼’!”
院士大咖“论剑” 解锁AI造城密码
如果说展馆是“黑科技秀场”,论坛则是“智慧风暴眼”。24日上午,深圳智慧城市集团董事长张晓春抛出“数字孪生城市”概念:“未来城市就像‘双胞胎’,现实世界的一砖一瓦,都能在数字空间里实时映射。”他透露,深圳已建成全球首个5G+BIM+CIM全要素城市信息模型,未来武汉市民或许能通过手机“穿越”到正在建设的地铁隧道里“云监工”。

百度副总裁石清华则用“大模型造房子”的比喻点燃全场:“就像ChatGPT能写诗,建筑大模型能直接生成施工方案!以前设计图纸要改30遍,现在AI半小时搞定。”台下建筑企业代表纷纷掏出手机记录:“这波技术红利,必须抢!”

当天下午,第二届武汉国资国企与高新技术企业“相亲大会”同步开锣。市属国企“摆摊”亮需求,民企“带货”秀绝活,现场促成多个合作意向。某科技公司负责人感慨:“以前找项目要跑断腿,现在政府搭台‘一站式对接’,这效率比5G还快!”
产业落地“加速跑” 武汉打造“AI造城”样板间
本届博览会不再止步于“秀肌肉”,更要做技术转化的“红娘”。在北斗交通应用主题馆,湖北企业与科研团队上演“技术联姻”:武汉梦芯科技的高精度定位芯片“嫁入”中建三局智慧工地,为塔吊装上“千里眼”;武汉依迅北斗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联姻”鄂州农田,让拖拉机跑出“S型曲线”精准播种。

应急救援展区的“钢铁侠”们同样吸睛:中国安能的“变形金刚”救援车能1分钟架起30米应急桥,云豹救援队的“水上飞翼”可载8人穿越激流,武汉水务集团的防汛“神器”能提前72小时预警管网风险……有市民调侃:“现在救援队装备比科幻片还酷,安全感直接拉满!”

“双智博览会不是‘科技庙会’,而是产业腾飞的‘助燃剂’。”武汉市城投集团负责人透露,自2019年首届创办以来,双智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五届,累计3000家重点企业参展,5万多名采购商、经销商到场洽谈合作,10万名行业从业人员到场合作交流。
九派新闻 记者 杨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