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学期,当心这几类传染病!

2025-09-05 11:48:00 0

【来源:贵州教育发布】

新学期,秋意渐浓

气温波动大、校园人员密集

不仅是学习状态的 “调整期”

也是传染病的 “高发期”

如果不注意防护,孩子特别容易生病

那么,开学季应提防哪些传染病?

怎样做好个人防护?

一起来看

3 类秋季高发传染病,感染后这么做

秋季校园里的传染病

多集中在呼吸道和消化道

一旦孩子出现不适

盲目处理可能加重症状

先搞清楚 “是什么病”,才能精准应对

1.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水痘最 “难缠”

流 感

流感和普通感冒不同,流感起病急,常伴随高热(39-40℃)、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部分会咳嗽、咽痛。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感染后应对:

水 痘

水痘典型症状是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伴随低热、乏力,疱疹会发痒。水痘传染性极强,从发病前 1-2 天到疱疹结痂都有传染性。

感染后应对:

2.消化道传染病

诺如、手足口别忽视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堪称 “校园呕吐腹泻元凶”,主要表现为急性呕吐、腹泻,部分有腹痛、低热,感染后12-48小时发病,传染性强,易在班级内暴发。

感染后应对: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孩子身上,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伴随发热、口腔疼痛(可能拒食、流口水)。

感染后应对:

3.其他易忽视传染病

结膜炎、秋季腹泻

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红眼病)表现为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发痒、流泪,通过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揉眼睛)。

感染后应对:

手足口病

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3岁以下孩子,频繁水样腹泻、呕吐,易导致脱水。

感染后应对:

5 招科学预防,把病毒挡在校外

比起感染后应对,提前预防才是关键

家长和学校配合做好这5点

能大幅降低孩子患病风险

↓↓↓

1. 个人防护 “三件套”

2. 疫苗 “防护针” 别落下

疫苗是预防特定传染病的 “利器”,家长要对照孩子的疫苗接种本,及时补种漏种疫苗。

3. 养出 “强免疫力”

4. 打造 “无菌小空间”

5. 每天 “健康三查”

开学后,家长每天早上送孩子前,先做 “健康三查”:查体温(是否超过37.3℃)、查症状(是否有咳嗽、呕吐、皮疹等)、查精神状态;晚上回家后,再询问孩子在学校的身体感受,若发现异常,及时居家观察,不要带病上学,避免传染给同学。

开学不止防传染病,3 件要事得落实

01告别 “假期综合征”:调作息

经过一个暑假,很多孩子养成 “晚睡晚起” 的习惯,开学后易出现上课犯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 调整方法:提前制定 “开学作息表”,每天早睡早起15-30分钟(比如从10点睡→9点睡),白天午睡别超30分钟,晚上关灯少看手机!

戳→

02赶走开学焦虑:帮娃“收心”

部分孩子会因 “担心学业”“想念假期”“陌生环境”(新生)产生开学焦虑,表现为情绪低落、抗拒上学、哭闹等。

✅ 缓解技巧:

03关注安全:做好 “细节防护”

用眼:保持 “一拳一尺一寸” 姿势(胸口离桌沿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学习40分钟远眺5-10分钟,每天户外1小时,促进眼睛健康。

吃饭:不买校门口三无零食,不吃隔夜菜;在校下午若饿了,准备健康加餐(如水果、坚果),不喝含糖饮料。

出行:走路走人行道,坐校车系安全带,家长接送时,不在校拥堵区域停留,确保孩子上下学安全。

健康是新学期的“通行证”

防控传染病、调整状态

家校(亲子)携手,方能安心启航

愿孩子们以健康之姿

开启充实新学年!

来源:贵州教育发布综合整理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