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 通讯员 欧亚琦)4月18日,“让中国AI读懂心跳的温度,打造全球情绪伴生机器人第一极”博极生命落地长沙经开区一周年成果发布会举行。会上,博极生命发布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小博、AI会议智记、BOJI-GPT大模型、专利文献AI自动分析模型、ALS病人AI辅助诊断模型等产品及其他多项在研技术和产品。

“大家好,我是来自长沙经开区人工智能产业园的机器人小博。”现场,5台搭载了博极生命自主研发的开放世界大模型BoJI-World情绪陪伴机器人整齐亮相,精巧的设计和领先的算法让它步态灵活、动作拟人,并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由博极团队AI大模型全程自主设计的音乐和舞蹈盛宴。该机器人不仅具备完善的运动,还能实现毫秒级的交互反应,能够根据对话内容作出对应的情绪化动作,并且能真正意义上理解用户的意图并协作,做到“读懂人心”。
作为园区首批入驻企业,博极生命以“AI+情绪陪伴”为赛道,聚焦行业首创的BoJI-LMM长期记忆模型,突破传统AI短期记忆局限,赋予机器人长期记录用户个性化数据、语言习惯及情绪变化的能力。结合BoJI-TCM中医智能诊断系统(全球首个融合中医“望闻问切”的AI模型),机器人可动态分析舌苔、脉象及面容,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该技术已与湘雅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等机构深度合作,推动中医数字化进入新阶段。
目前,公司已经与多家专业机构和团队达成深度合作,建立了医工交叉融合的研发中心,并已推出。

“我们与宇树机器人的区别在于,他们是主攻机器人的行动能力,即小脑的能力;而我们主攻的方向是让机器人具备能够处理事件的思维能力,也就是大脑。我们开发的机器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具身智能。”博极生命相关负责人介绍,陪伴养老功能是目前机器人最热的应用场景之一。博极生命积极布局了具身机器人赛道,致力于开发情绪伴身机器人,并增加个性化的长期记忆功能,这使得我们研发的机器人不再是“工具类”机器人,而是“伙伴类”机器人。博极生命还会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未来,博极生命的机器人不仅能够通过博极自研的开放世界大模型精准地捕捉用户的情感,还能通过智能算法实现情感正向引导。
“公司汇聚了一支由清华、北大、西湖大学、浙大等顶尖高校博士、硕士组成的高水平核心技术团队,成为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创新合伙人。”湖南博极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冯武介绍,研发团队集中力量攻关“具身智能”技术——让机器人和人类一样能够综合视觉、触觉、听觉信息做出决策。而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机器人拥有多模态理解能力,包括实时拟人对话、声音克隆、面部情绪识别、人脸匹配与记忆、场景理解与故事创作、人体关键点检测、多模态感知与实体识别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助力博极生命实现跨越式发展,长沙经开区还组织了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代表来到活动现场,共同探讨金融如何服务未来产业,助推AI技术从实验室迈向规模化应用。后续,长沙经开区还会持续以金融资源为杠杆,以政策为支点,撬动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的无限可能。
“博极生命将继续以‘创新之笔’,在人工智能未来的画卷上书写更多创新成果。”冯武表示,团队成员还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具身智能相关算法,通过公司多年积累的海量高质量数据和自研算法,强化生态能力,创造更多落地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成为情绪伴生机器人领域的龙头,让机器人更“懂世界”、更“懂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