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家庭日常支出之外的余钱主要用于储蓄、子女培养教育、旅游、还房贷和医疗。其中,储蓄排名第一,旅游消费表现强劲。”4月20日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如是显示。
《报告》还指出,尽管一季度消费者意愿较此前有所回升,但整体偏弱。
基于这样的调查结果,作为今年“头号任务”的提振消费,着力点该放在哪里?对此,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和立信数据研究院在4月20日举行的《报告》发布会上,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解读。

《2025年一季度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调查报告》发布现场。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买单
据了解,《报告》基于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和立信数据研究院近期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样本为全国5000个消费者,覆盖全国一线至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
在对5000个消费者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调查后,调研员发现,一季度消费者家庭日常支出之外的余钱主要用于储蓄。
根据《报告》,“余钱”用途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储蓄、子女培养教育、旅游、还房贷、医疗,选择比重分别为48.8%、45.5%、33.1%、32.6%、29.3%,此外,10.4%的消费者表示在日常消费开支之外“没有余钱”。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能力强的高收入消费者的储蓄意愿持续高于中等的低收入消费者。
然而,在总体消费意愿偏弱的背景下,消费者对旅游消费仍表现出较强劲的需求。《报告》分析认为,一方面体现了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仍在延续,另一方面也表明旅游作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消费,对于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困扰的消费者来说,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据南都记者采访和观察,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快乐买单、为情绪买单。主打“该花花、该省省”。
《报告》显示,当问及在什么情况下消费者会增加消费支出时,“心情好”是一项重要的因素。具体来看,排在前五位的影响因素依次是:“收入增加”(72.3%)、“就业形势稳定”(46.2%)、“物价更便宜”(43.7%)、“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40.6%)、“无房贷压力”(32.7%)。其他情形按选择比重大小排列依次是:“宏观经济形势良好”(28.7%)、“家庭成员身体更健康”(27.6%)、“职业前景更好”(26.2%)、“商家促销活动”(13.9%)、“心情好”(10.1%)、“股票价格上涨”(10.1%)。
与去年四季度调查结果相比,选择“宏观经济形势良好”“股票价格上涨”“无房贷压力”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4、1.2和0.3个百分点。

审慎预期造成的消费者储蓄意愿持续较高
当前,消费意愿整体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报告》认为,消费者消费意愿总体不足基于审慎预期造成的消费者储蓄意愿持续较高是密切关联的。另外,消费者家庭子女培养教育负担较重制约了其他消费支出;还房贷负担较重或许对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形成了一定压力。
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就业、社保等是当前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对宏观经济平稳向好充满了期待。
提及根本原因,立信数据研究院院长潘建成表示:“我认为是消费者的预期。”
潘建成具体谈及,近年来,包括房地产市场调整在内的一些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近期美国发起的“霸凌”关税政策,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预期。
基于此,潘建成建议,尽快并有效稳定消费者预期,一方面要尽快促进股市的回暖,遏制楼市的下跌趋势;另一方面要加大宏观经济刺激力度,有效促进内需增长,有效保持外贸的基本稳定。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此次调研中,消费者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保制度、加大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的宏观经济政策力度、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切实减轻子女培养教育负担、适时给消费者发放消费券等一系列举措提振消费信心。在当前环境下,众多消费者认为稳外贸也是提高消费预期的关键因素。
谈及稳外贸,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执行会长任兴磊对南都记者表示,在特朗普关税大棒的冲击下,众多有外贸业务的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订单锐减、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接踵而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应以国内大循环为基点,在危机中孕育新机。
“这方面,协会也在积极帮助中小企业,比如通过举办行业研讨会、专题培训等活动,向企业深入剖析国内市场的消费趋势、需求特点以及政策导向,帮助企业认识到从依赖出口转向国内大循环的紧迫性与可行性,利用国内庞大的市场纵深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有效抵御外部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任兴磊说。
采写:南都记者杨文君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