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心脏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和回旋支
以及右冠状动脉
是给心脏供血的主要血管
通常被称为“心脏三大血管”
如果其中两根大血管堵塞
会发生什么呢

有人说
堵两根不是还有一根吗?
为什么会有危险?
不!堵在任何一个血管都有心脏骤停的危险!
在三根大血管中,前降支最大,风险最高,死亡率最高;右冠和回旋支相对要风险低一些!
“三支血管完全闭塞两根,只能搭桥吗?”
60岁的美籍华人王先生(化名)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不适,于快走及爬山、爬楼梯等体力明显增加后需被迫休息,同时自感体力明显下降;一个月前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不适伴心慌、呼吸困难及全身出汗等不适,就医后才发现,他在心脏里埋着一颗“定时炸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中,左前降支和回旋支完全闭塞,仅靠右冠脉的侧支艰难供血。

冠脉三支病变是指冠状动脉的三个主要分支(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都存在严重的狭窄或病变。且每支血管狭窄程度都大于50%以上,会影响整个心脏的供血。
曾经就医的几家三甲医院,医生们通过王先生的血管造影明确病变位置,但均表示,“介入治疗成功率太低,只能进行开胸搭桥!”然而,王先生还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反复胰腺炎病史,开胸手术风险极高,本人也对开胸手术充满担忧,无法接受这种治疗方式。
“幸运!高难度介入治疗破解患者“心病”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王先生经人推荐找到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病院院长郭殿龙,入院后诊断为: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复杂冠脉三支病变;
稳定型心绞痛;
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
缺血性心肌病;
2. 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
3.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4.高脂血症;
5.动脉粥样硬化;
6.慢性肾功能不全;
7.高尿酸血症
郭殿龙主任团队评估后发现,他的右冠脉侧支循环细若游丝,正向开通血管几乎不可能,但依然有介入开通的希望,征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决定开通前降支闭塞血管,并尝试处理回旋支闭塞。

介入手术室里,导丝在血管内“穿针引线”,稍有不慎就会刺破脆弱的血管壁。整个过程如同在跳动的豆腐上进行雕琢,既要对抗血管的物理性阻塞,又要维持生命体征的平衡。
手术团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反复的调整。术中,郭殿龙主任采用逆向导管造影,为对侧指引,先后尝试7种导丝穿透钙化血管,由真腔穿入假腔,再回到真腔,同时取双侧远桡动脉穿刺。然而,支架植入后膨胀不良,团队又使用三种不同尺寸的球囊序贯扩张,最终重塑血管。
3个小时后,前向血流成功恢复;回旋支开通后血管细小,后续仍需药物治疗。

术后,王先生紧握郭主任的手说:“真诚地对你们表示感谢,几家医院都说只能外科开胸搭桥,但你们用一根导管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30年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让他的血管如同生锈的老水管,钙化斑块层层堆积,左前降支近段甚至形成360度环形钙化,完全闭塞。这种复杂的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被国际心血管界称为“介入手术的天花板”。近期郭殿龙主任团队通过正向、逆向技术开通复杂冠脉病变,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
长期在美国生活的王先生真切地感受到国内医疗技术的便利,他表示无论是救治时效性、费用,还是医患协作等各个方面,都让他感受到中国正用“介入微创+精准个体化”,书写全球心血管救治新格局。
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好心脏呢?
●合理低盐饮食。日常饮食最好以低盐低脂低糖为基础的饮食为主,多吃优质蛋白,多吃蔬菜水果。
●注意戒烟限酒。吸烟可导致内皮功能损害、血栓形成、机体处于炎症状态等,大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
●坚持适当运动。运动可以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包括游泳、慢跑、健身操等,都是可以改善心脏功能的运动方式。
● 保证睡眠质量。睡眠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一般的成年人最好保持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保持良好的睡眠时间会让我们的心脏得到一定的放松时间。
● 保持情绪稳定。对身体来说,情绪激动会在短时间内对心脑等重要脏器造成冲击,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梗、心律失常等症状。
专家提醒
如果出现持续胸痛
请务必及时就诊
(来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