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潮观鱼:《你行!你上!》票房扑街,但敢“冒犯”比“不敢出错”好玩多了

2025-07-26 15:31:00 0

【文/新潮观鱼】

上映九天,姜文执导/主演的《你行!你上!》似乎已被市场判了“死刑”:豆瓣评分艰难维持在6.7分,口碑撕裂成“浪漫狂野神作”与“全是醋的孩子王自嗨烂片”的两极骂战,票房迟迟过不了亿,排片率更是滑落至1%的生存线以下,似乎已在暑期档大战中提前退场。

但若抛开网上的争议和营销空洞招来的反感,这是一部值得尝尝咸淡的作品。

那些灿烂的破釜沉舟的勇气和热血,冷不防来一下的幽默,《保卫黄河》的救赎感,风格化的微癫台词,荒诞的空中杂技,以及姜文标志性的镜头调度……依然证明着,小众不等于傲慢,“冒犯”不等于“登味冲天”,敢作敢当比藏着掖着好,不被驯服的趣味,有时很难得。

“跟着父亲只能变成父亲,跟着大师才能变成另一个大师”

该片原名《英雄出少年》,改编自蜚声世界的中国钢琴家郎朗的成长传记。姜文出演“狼爸”郎国任,东北父子狂奔在敢想敢干、不惧世俗、只拿第一的路上,东北要素从口音开始就拉满,喜剧部分也挺出彩。

姜文在选角上很有方法,几个小演员都和郎朗神似,演起来也很带劲。

说个冷知识,《你行!你上!》里的古典乐大师、能和西方顶级音乐阶层沟通的诸葛伯乐的扮演者李屏宾也是该片的摄影。这位华语电影圈知名摄影师的作品有王家卫《花样年华》(与杜可风合作)、侯孝贤《海上花》《刺客聂隐娘》、许鞍华《女人四十》、姜文《太阳照常升起》(与他人合作)、周杰伦《不能说的秘密》等。

左起:李屏宾、张曼玉、侯孝贤

王传君饰演的披着长发的音乐老师是片中重要的笑点贡献者,每次冷冷出场冒几句押韵的排比句令人忍俊不禁,这位考了几次柯蒂斯音乐学院都没考上的古典音乐人转型变成摇滚人,一种“活人微死”的气质与片中其他角色的亢奋形成鲜明对比。

电影中,好几处镜头调度都让人幻视舞台剧,比如天台跳楼戏、在半空中为四周楼的群众演奏《保卫黄河》、拉维尼亚音乐节临时替补登场。

那种充满生命力的鲜活氛围,荒诞离奇,让人感觉吃了一颗“赛博大补丸”。有观众感叹,“谁想到姜文还管补气血呢”。

不过,电影的题材在宣发初期劝退了一部分观众——

一方面,郎朗的成长经历(天才少年、严父教育、国际比赛成名)已被媒体报道多次,乍一看是新世代年轻人会感到疲劳的“成功学励志叙事”和狼性教育,宣传也没找到独特卖点,目标群体在姜文电影粉丝、古典乐爱好者、大众和参演明星粉圈中摇摆不定;

另一方面,一些观众对郎朗本人不感兴趣,甚至因为以往有关这对父子的报道对其有所误解乃至反感,社交平台出现了很多“0个人感兴趣”的热门评论。

点映阶段,“爹味”批评开始发酵,让本来持观望态度的观众被劝退,电影路人缘雪上加霜,一部挺有趣的电影就这么早早被掐断了回本的希望。

姜文此前透露,他一开始也和大家刚看到这个题材的感受一样——大家都熟悉的人要怎么拍?但了解以后,他觉得这个故事“最有挑战性、最有意思”。

能不能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里提炼出有意思的人物和人物关系?姜文笃定,这个故事里上述两点都有。

于是,在电影里,我们看到了荒诞版的“闯关”父子。无论是天台吃(巧克力)毒药逼儿子跳楼又滑铲的戏,还是郎朗一声声肺活量十足的“爸!”,一个个瞪大眼睛的咆哮镜头。这部注入姜文风格的另类人物传记都充满了姜式喜剧的味道,慷慨激昂,癫狂肆意。很疯,但不无聊。

在《你行!你上!》中,郎爸的台词如同一把刀,精准地剖开了父权内核,但做的是自我剖析的解构,让人看到了郎国任的内心支撑——把培养儿子作为终身事业。在父爱面具下藏着的这套不容置疑的控制心态,其实是那个年代很多家庭的映照,有不少牺牲自己时间的琴童父母的影子,以“牺牲感”进行情感勒索,用“为你好”包裹着服从性测试,将“成功”狭窄化为比赛名次和名校录取。

电影里,郎国任自封为“总设计师”,并贬低所有指导过郎朗的老师自以为伯乐,实际只是“临时工”,他嘱咐儿子“钢琴的事儿归你,钢琴之外的事儿归我”,“看得清琴键和琴谱就行,戴眼镜干嘛,钢琴之外的事儿不用看清”……这些台词之所以引发讨论,正是因为其话术中隐含的父权逻辑与当代年轻人追求的个体自主性产生了激烈碰撞。

二十年前,郎国任的教育方式可能被包装为“成功学典范”,他就是个一心想让孩子出名趁早、成为钢琴家的东北爸爸,从结果来看,他确实培养出了专业优秀和性格开朗的郎朗,没有因为固执而压抑孩子天性。

然而今天,年轻人喜欢用“爹味”“登味”解构权威话术,抵制用“结果正义”来掩盖“过程暴力”,这种调侃背后是对非对称权力关系的本能警惕。但是,对于《你行!你上!》,可以稍微放松一下警惕。

电影中的确有部分台词让一些观众对其中体现的价值观感到不适,但不能把这些台词视为电影想宣扬的价值观,毕竟郎朗的成长年代与当下有一段距离,这是时代教育观的局限性。能拍出来,不代表肯定,而是真实的记录和当下的审视。

诸葛伯乐那句“跟着父亲只能变成父亲,跟着大师才能变成另一个大师”一下就戳破了郎爸坚硬的外壳,本质上也是电影对“剥夺主体性”和艺术创造力相悖的真相的揭露。

好隐喻这口的尽情解读,想轻松观影的也能好好看个电影

社交平台上,关于《你行!你上!》的解读不计其数,从开头郎爸骑摩托车带着郎朗绕着毛主席雕像转圈,到几位老师对郎朗的启蒙、与其决裂、强迫路径选择,网友越扒越兴奋。他们看到了中西方碰撞融合,看到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这别人的地方,别人的乐器,别人的曲子,他宁可空缺,他也不把冠军给你。”

有人评价,郎国任父子的故事就是盘饺子,《你行!你上》全是醋,但姜文否认自己是“借郎朗郎爸的故事外壳拍姜文故事”。他表示,自己一直在观察郎朗,也和对方多次交流,彼此达成默契,郎朗郎爸非常尊重他的创作,完全不问电影具体怎么拍。

所以,电影最终呈现的效果,就是姜文眼中有意思的郎朗和郎爸的故事,“我愿意这么拍,也认为有必要这么拍,我觉得拍一些苦情的东西没什么意思”。

姜文的电影提供了足够的解读空间——喜欢隐喻分析的观众能找到切口,而反感过度解读、只想轻松观影的观众也能享受完整有趣的故事。影片并未强行说教,许多情节和角色都能对应郎朗的真实经历,也没有牺牲娱乐性。

《你行!你上!》目前票房8448万,预测内地总票房9715万,远低于姜文所执导影片的5亿票房的平均水准。这也给行业提了个醒:与其用“爆裂美学”“劈开世俗”这类空洞标签赶客,不如老老实实告诉观众——这电影到底哪儿有意思。

电影需要一点“冒犯”精神,安全稳当的文学改编电影,远不如一部敢犯错的电影让人印象深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