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官渡区小板桥城中村里卖山寨汽配被查处后仍然在销售

2025-09-15 10:57:00 0

仓库位于小板桥的城中村里

仓库被隔成两层,内部堆满各种汽车配件。

民警查获的冒牌现代、起亚汽车商标

民警查获的“山寨”汽车大灯

记者通过添加该仓库老板微信购买其售卖的汽车中网配件和起亚车标

民警查获的“山寨”汽车后视镜

今年4月,有市民向本报反映:官渡区小板桥一城中村内,有人销售冒牌“现代”“起亚”汽车商标及汽车配件。记者先后多次走访,发现该仓库确实在售卖冒牌汽车商标及“山寨”汽车配件,还有工人负责送货。此后,警方对该处场所进行了突击检查并移交官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小板桥市场监督管理所处理。8月,市民再次联系记者,称该仓库仍在继续经营,希望了解相关部门是如何定性和处置的。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并按照从该仓库所购买起亚汽车配件上的二维码溯源到中网配件的生产厂家,确认其并非悦达起亚授权厂家。此外,对于所购买到的起亚车标生产厂家,目前仍无从查证。

市民报料

汽配城有人拉客卖“崴货”

今年4月,市民张先生联系记者称,3月5日他在东聚汽配城准备购买汽车配件时,一名陌生男子向他推销现代、起亚车标及汽车配件,自称厂家直销,价格便宜。张先生半信半疑,陌生男子给了张先生一个手机号码,称是老板的电话,需要配件可添加微信,和老板直接沟通。

张先生按照男子提供的电话号码添加了对方的微信。随后,张先生自称在云南一些州市做汽车维修业务,需要大量汽车配件。

张先生与老板聊天时问道:“汽车前杠,带起亚车标,多少钱?”

“前杠90元,中网带车标130元。”对方答复。

“配件那么便宜,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吗?”张先生问。

“不是正品。”对方说。

“你那里有正规厂家生产的吗?”张先生问。

“没有。”对方回复。

张先生通过微信支付了220元,向对方购买了前保险杠、中网带标汽车配件,并要求对方将配件快递到指定地点。

随后,张先生又问有没有现代车标、前杠、右前吊耳。

“前杠90元,中网带标150元,右前吊耳10元。”对方回复。

不过,张先生对刚才的交易有些不放心,提出前往对方仓库所在地。在上述陌生男子的带路下,张先生来到官渡区小板桥城中村,找到了仓库。

记者走访

仓库门口有工人忙着送货

尽管张先生收到了货,但是他对购买到的是假冒产品耿耿于怀,于是将此事告诉了记者。

按照张先生介绍的地址,记者来到小板桥城中村的一处隐蔽位置找到了这个仓库。仓库门口停放着两辆三轮车,后来记者向张先生了解到,三轮车是小工平时送货用的,只要老板收到收货地点在昆明的订单,便会指派小工将汽车配件送到指定地点。订货的大多是汽配城老板、汽车修理厂,还有云南部分州市做汽配生意的个体户,州市的订单一般是发物流到指定地点。

该仓库内堆满各种汽车配件,仓库一侧安着摄像头。记者在周围观察了一个多小时,看见一名小工将3个纸箱抱上三轮车,随后驶离仓库。

警方突查

案件移送市场监管部门处理

昆明警方接到线索后高度重视,昆明市公安局环食药支队、官渡公安分局环食药大队展开调查。

4月9日,民警对该仓库进行了突击检查,记者跟随民警前往。民警抵达时,自称是老板的男子郝某坐在一间小房间里,两名工人正在玩手机。民警亮明身份后展开调查,详细询问郝某经营汽车配件情况。

“我经营的汽车配件,主要是现代、起亚等韩系汽车,仓库里有100多万元的货,各种韩系汽车配件都有。拿货的基本是老客户,也有部分新客户,基本上是从微信上订货、付款,每一笔交易,电脑里都有记录。”郝某说,这些配件都是从省外进的货。

记者在现场看到,两间仓库中间搭建了阁楼,楼上楼下堆满了各种汽车配件。在仓库二楼,民警从一个纸箱里找到数十个现代、起亚车标,还有汽车大灯、尾灯、保险杠、中网等各种配件。这些配件外包装盒上,没有生产厂家、地址和电话号码。现场一名工人说,仓库里各种配件,对韩系车都适用,“像这种大灯,一盏灯需要370元,有些大灯更贵”。

“老板雇了我们两个小工,我们平常都是按照老板的要求把配件送到指定的地方,东聚汽配、修理厂都送过,州市上的客户,直接发物流。”现场一名小工说,他们的底薪每月3000元,送得多还有提成。

民警现场调查后,决定将案件移送市场监管部门处理。于是民警现场通知官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小板桥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前来处理。随后,小板桥市场监管所两名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警方对案件进行了移交。在现场,一位民警说,这家仓库此前曾被警方查处并移交官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理。

小板桥市场监管所张副所长称

如果有市民反映就还会去查处

今年8月,张先生再次联系记者,称这家仓库还在经营,希望了解相关部门是如何定性和处置的。随后,记者再次来到该仓库,发现其确实还在经营中。

8月21日,记者与小板桥市场监督管理所办公室工作人员联系,并约定次日上午9时到该所采访。22日8时50分,记者来到该所,一名工作人员说,办理这个案子的是一名张姓副所长,但他在外开会,暂时回不了办公室。在记者的请求下,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联系上张副所长。张副所长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们4月对该商家进行了处罚,并没收冒牌汽车商标,还罚了款。

“你们查处后,这个老板仍在继续经营,这是什么原因呢?”记者问。

张副所长回答称,4月9日,他们对冒牌汽车商标进行没收并罚款,但没有接到关于“三无产品”的反馈,所以就没查处相关事项。如果有人拨打市长热线反映,他们就会去查处。

8月27日,记者再次来到小板桥市场监督管理所进行采访。张副所长介绍,4月9日,他们接到公安移交线索后进行查处,涉案的每个汽车商标大概价值为15元至20元,他们扣押了冒牌汽车商标并罚款几百元。“对于具体罚款金额,你不是投诉人,没有义务告诉你。”张副所长说,况且处罚结果已在网上公布,“你自己可以去查”。

记者当即向其反馈,8月22日,该所工作人员在办公室电脑上也未查到相关处罚信息。“最近,我们又去了这家仓库,发现依然在销售。”记者将采访到的情况告知张副所长。

张副所长说,辖区内有营业执照的工商户,他们都有负责监管的职责,在日常监管中可能有漏洞或者瑕疵,“你现在发现这家还在继续卖冒牌货,你可以打市长热线或者现场填一个举报单,我们立马就去核查”。

对于该商家此前是否被处罚,张副所长说,那时他还没来这里工作,之前的情况他不清楚。这次被处罚的主体,相关记录显示此前未曾受罚,不过也存在同一个地址工商注册登记多个营业执照的情况。

汽车品牌方称

从4S店购买的配件才是正品

8月26日,记者以购买汽车配件为由,添加小板桥这一商家老板微信并支付了160元,购买了起亚配件,对方按要求将配件发送到指定地点。记者收到的配件外包装为一层编织袋,用塑料胶布捆着,收到货时,编织袋还有破损。

9月5日,记者拆开包装看到,其中包含一个汽车中网,另外单独有两枚可以安装在中网上的起亚车标。

随后,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厂家,并表明采访意图。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厂家总部在江苏,云南官方授权销售配件的共有3家4S店,其中昆明2家、曲靖1家,若不是从4S店购买的配件,都不是正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管从哪个渠道买到的起亚汽车配件,外包装上都会有二维码,可以溯源。

一厂家称

所生产的汽车配件不是正品

9月9日,记者按照所购买配件上的二维码溯源到这一家2015年7月在江苏常州注册的企业,其注册资金为10万元。

“你们生产的起亚汽车配件是否是悦达起亚厂家授权的呢?所生产的汽车配件是否是正品?”记者电话联系上生产厂家负责人并采访提问。

“不是。”接电话的男子回答。

“我从昆明小板桥一仓库里购买的起亚汽车配件中网,包装里还包含了起亚的车标,都是你们厂生产的吗?”

男子说:“中网配件是我们生产的,车标不是。车标从哪里来的我不清楚。”

律师说法

“不投诉不查处”是行政不作为

云南震序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静认为,经营者销售带有“现代”“起亚”汽车商标的汽车配件而未获授权,或构成两项违法:一是商标侵权,经营者自认不是正品且配件带有完整商标标识,符合“相同商品+相同商标”要件,构成侵权;二是违反《产品质量法》,涉案配件无合格证明、生产厂家信息,违反《产品质量法》关于产品标识的强制性规定,属于“三无产品”。

张静说,市场监管部门对经营者没收假冒汽车商标,并罚款数百元,如果按照经营者自认的库存货物价值超百万元,则明显处罚较轻,对于违法经营者难以起到震慑作用。若同一个经营者销售假冒汽车商标被处罚过还继续违法经营且规避监管,比如使用微信交易、多营业执照登记同一地址,可认定“情节严重”,符合《商标法》“5年内2次侵权应从重处罚”的情形,属于屡罚屡犯,应当从重处罚。

张静律师还认为,《产品质量法》明确监管部门应主动查处质量违法行为,不以投诉为前提。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以“无人投诉”为由就不查处,属典型行政不作为,违反其法定职责。

张静律师建议,执法部门之间应建立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比如将屡犯经营者列入失信名单,加大违法经营者的违法成本。(统筹 赵文宣 春城晚报记者柏立诚 资渔 摄影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