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火星1号基地”讲解员李文英:别人踏青 我们“摘星”

2025-05-07 10:52:00 0

“五一”假期,金昌“火星1号基地”作为全国首个火星主题沉浸式实景基地,因“航天+文旅”的深度融合,成为热门研学旅游的目的地,游客量持续攀升。在这里,基地讲解员们成为引领游客开启星际之旅的关键角色,他们用专业与热忱,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为游客架起连接宇宙与人文的桥梁。

上午9点,“火星1号基地”的入口处已经热闹非凡,一辆辆满载研学团队、亲子家庭的接驳车有序停靠,孩子们攥着门票和地图,眼中闪烁着对宇宙探索的渴望。

“大家早上好,欢迎登陆‘火星1号基地’……”在火星模拟生存体验中心前厅内,讲解员李文英已经穿戴调试好了讲解设备,带着元气满满的微笑迎接首批游客。

作为“火星1号基地”专业讲解团中的一员,这是她在“火星1号基地”度过的第3个“五一”劳动节,从每天早上九点半到下午六点半,她的讲解日程排得满满当当,抽空和同事替换着吃过午饭后,她又投入了下一轮的讲解。尽管工作强度很高,但是站在游客面前的她永远精神饱满、微笑常在。

“火星1号基地”现有模拟生存体验中心和火星星际探索体验中心两个主要场馆,大多数时候两个场馆是由不同的讲解员讲解。但是假期研学团比较多,为保证游客的体验感,也为高效利用场馆资源,讲解员会一人兼顾两馆讲解。李文英告诉记者:“两个场馆参观体验加上外景讲解,全程下来大概要2个多小时,像‘五一’假期这样的旺季,一天最多的时候能接4-5场讲解,一天下来步数轻松破万,但看到孩子们围在身边积极提问,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还是觉得很有成就感。”

这座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指导建设的首个火星主题沉浸式实景体验基地,不仅承载着中国青少年航天科普的使命,也见证了李文英从懵懂新人到资深讲解的蜕变之路。

回忆起刚加入讲解团时的情景,李文英笑着说:“当时我对各种航天知识还是一知半解,连火箭发射原理都讲不清楚。但是我觉得只要肯下功夫,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正是这份要强,驱动着她学习:基地经常举办活动,邀请航天专家前来讲座,会后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知识点;第一次独立讲解前,她在模拟舱练习了整整2个小时,打磨每个区域的讲解逻辑,对着镜子调整表情和手势,甚至把讲解词录下来反复听,纠正语气和节奏。

从开展模拟讲解到实战演练,李文英在一次次知识积累与技能打磨中,逐渐成长为“行走的航天百科全书”,不仅能将场馆内各个模拟航天设施的构造、原理及用途讲得头头是道,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和新近发生的重大航天事件也稔熟于胸,能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让听众在感受航天科技魅力的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中国航天人逐梦苍穹的精神力量。她坦言:“当好一个讲解员的诀窍,我觉得就是多讲、勤学、苦练,日常的知识储备和积累至关重要。”

在游客一次次的肯定中,李文英收获了职业自豪感,也找到了坚守的意义。“我们接待的游客大多数都是青少年,他们带着对航天与太空的强烈求知欲而来,不仅想体验设施本身,更想知晓其背后的文化历史,以及那些在网络上难以获取的细节,所以我们的每一场讲解,其实都是一次播种,给孩子们心中种下一个小小的‘航天梦’。”在李文英看来,讲解工作始终是一项严谨的、极具责任感的工作,若只是念讲解词,或是讲解浮于表面、不够严谨,那便是对游客的不负责。

“五一”假期期间,李文英和她的十余位同事全员在岗,日均服务时长超过8小时,他们以坚守诠释责任,以专业传递热爱,将航天事业的温度与厚度传递给每一双仰望星空的眼睛,让每一位游客都能触摸到宇宙的神秘,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记者:武玲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