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信用修复“免申即享”政策的全面落地,榆林6.73万户经营主体从中受益,享受信用修复“免申即享”红利。
信用修复“免申即享”政策是指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违法失信经营主体,由系统定期自动检索并判断违法失信行为是否改正,无需当事人申请,已改正的系统自动审核修复,通过短信告知当事人信用修复信息及按时年报要求,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停止公示相关信息。
“该政策的实施大幅降低了经营主体的时间成本和行政负担,实现‘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避免了因信用问题导致的融资受限、招投标资格丧失等不利影响,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坚持监管与服务一体推进,深化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扎实推进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积极引导失信经营主体重塑信用形象,助力企业重塑良好信用。
在信用修复方面,榆林印发《关于建立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的通知》,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即增加信用修复告知内容,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的依据、方法、期限,以及申请信用修复的最短公示期、所需材料和申请途径,引导经营主体及时纠正失信行为,促进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重塑自身信用。
为确保处罚信息公示规范统一,市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双公示”制度,将产生的行政处罚信息全量归集至经营主体名下,实施信用惩戒,不断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针对前期调研发现的个别单位未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的问题,市市场监管局要求所有行政处罚信息均须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统一规范。
同时,市市场监管局着力提升信用修复办理的便捷性,引导失信企业自我纠错、主动自新、重塑良好信用,保障失信主体权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建立了完善的线上信用修复机制,安排专人每日及时受理申请,将企业办理信用修复的平均耗时从5个工作日大幅缩短至2个工作日,切实解决了“修复难”问题,实现了信用修复全程线上办理,进一步提升信用修复的便捷性。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坚持“处罚即告知、期满即修复、修复不见面”的原则,积极引导失信主体修复信用,深入推进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不断提升经营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记者 闫景
来源:榆林日报微信公众号